本书的编集,是“陶行知与中国平民教育”研究计划的成果之一,收录了二十多篇关于“中业”的忆述文章,包括一些诗作、粤曲和随笔,以及文献材料的整理,从中可以反映出陶行知与香港的因缘、中华业余学校创办的情形、复校经过及其后的变迁等。

这些文章按内容分为三辑﹕第一辑的文章,主要是关于陶行知在香港创辨中华业余学校的情形;第二辑的文章,主要是忆述“中业”复校的经过和发展;第三辑所收的,兼有怀念与期盼、回顾与展望,读者或可籍著前人留下的足迹,前瞻教育事业的未来路向。 透过此书不但足以加深对中华业余学校和中业教育机构的了解,相信还有助于为陶行知研究打开新的思路。

abstract = "本书的编集,是“陶行知与中国平民教育”研究计划的成果之一,收录了二十多篇关于“中业”的忆述文章,包括一些诗作、粤曲和随笔,以及文献材料的整理,从中可以反映出陶行知与香港的因缘、中华业余学校创办的情形、复校经过及其后的变迁等。这些文章按内容分为三辑﹕第一辑的文章,主要是关于陶行知在香港创辨中华业余学校的情形;第二辑的文章,主要是忆述“中业”复校的经过和发展;第三辑所收的,兼有怀念与期盼、回顾与展望,读者或可籍著前人留下的足迹,前瞻教育事业的未来路向。 透过此书不但足以加深对中华业余学校和中业教育机构的了解,相信还有助于为陶行知研究打开新的思路。"

N2 - 本书的编集,是“陶行知与中国平民教育”研究计划的成果之一,收录了二十多篇关于“中业”的忆述文章,包括一些诗作、粤曲和随笔,以及文献材料的整理,从中可以反映出陶行知与香港的因缘、中华业余学校创办的情形、复校经过及其后的变迁等。这些文章按内容分为三辑﹕第一辑的文章,主要是关于陶行知在香港创辨中华业余学校的情形;第二辑的文章,主要是忆述“中业”复校的经过和发展;第三辑所收的,兼有怀念与期盼、回顾与展望,读者或可籍著前人留下的足迹,前瞻教育事业的未来路向。 透过此书不但足以加深对中华业余学校和中业教育机构的了解,相信还有助于为陶行知研究打开新的思路。

AB - 本书的编集,是“陶行知与中国平民教育”研究计划的成果之一,收录了二十多篇关于“中业”的忆述文章,包括一些诗作、粤曲和随笔,以及文献材料的整理,从中可以反映出陶行知与香港的因缘、中华业余学校创办的情形、复校经过及其后的变迁等。这些文章按内容分为三辑﹕第一辑的文章,主要是关于陶行知在香港创辨中华业余学校的情形;第二辑的文章,主要是忆述“中业”复校的经过和发展;第三辑所收的,兼有怀念与期盼、回顾与展望,读者或可籍著前人留下的足迹,前瞻教育事业的未来路向。 透过此书不但足以加深对中华业余学校和中业教育机构的了解,相信还有助于为陶行知研究打开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