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夺面双雄》(Face/Off)中互换面孔的场面,已经在现实出现,全球第一宗换面手术在2005年顺利进行。“换面”是否就如电影桥段一样简单呢?“换面”是否真的能为病人带来希望?
换面手术其实是将不同专科的显微外科手术,应用在重建面部的手术,包括把面部组织如皮肤、肌肉、神经、血管、黏膜及骨骼移植到病人身上,然后接合血管及神经,重建正常血液循环、肌肉活动及感觉。除手术本身的难度之外,术后的排斥问题绝对不能忽视。
与其他移植手术一样,移植面部的病人,身体可能对组织产生排斥,因此病人需要服用强力的抗排斥药物控制,但药物会减低病人的免疫力,增加感染风险,而且抗排斥药也有可能引发其他病变。同时,手术有可能会失败,届时或要移除已移植的组织,再加上新的容貌引起的心理影响等,所以病人在手术前要作好充分的准备。
《新英伦医学杂志》便曾发表一篇关于美国三宗换面手术的经验分享,其中一例因排斥及感染,导致同时移植的一双手最终也无法保留,另两名病人也有排斥现象,幸药物能控制。
换面还有一个难关,就是手术并不能恢复病人原来的容貌,手术带来的是一张陌生的面孔,病人需要长时间才能适应和接受,因此手术的康复期可能需要几年时间,而且功能也通常不能完全恢复。
总括来说,“换面”在技术上可行,但风险不小,下决定前必须三思。而且传统思想中“全尸”的观念,令病人找到相同性别、年龄相近的捐献者,实际上并不容易。
希望将来药物和技术改进,能令这手术能可更广泛应用,造福有需要的人。而确实有此需要的病人,就要做好心理准备,衡量手术风险,预计康复时间、功能及外貌恢复的程度,才好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