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炎多发生于皮脂腺分布较多、皮脂分泌旺盛的部位,如头皮、面部、胸背等部位。典型的皮肤损害为黄红色斑片,上面附着油腻性鳞屑,可伴有瘙痒。
非炎症性:糠样脱屑,患者梳发时有多量灰白色头皮屑。
炎症性:典型红斑,附着油腻性脱屑,伴有轻度瘙痒。严重者可出现油腻性黄色或棕色痂,伴有糜烂、渗出,散发皮脂分解的异味,可扩展至前额、耳后及其他皮脂溢出区域。
常由头部蔓延而来,常累及眉弓、眼睑、鼻唇沟及胡须区域,出现以下表现:
眼睑受波及,出现睑缘炎,严重者可呈糜烂性溃疡,愈后遗留瘢痕。
耳后有糜烂、潮红和皲裂,可出现脂溢性外耳炎。
在乳房下、腋窝、脐部、外阴、大腿内侧、腹股沟等皮肤褶皱、摩擦多汗的部位,可出现边界清楚的红斑,类似体癣,附着油腻鳞屑,可伴有渗出。
脂溢性皮炎病因:
本病病因尚不完全清楚。脂溢性皮炎的发病可能与马拉色菌定植、皮脂溢出、神经递质异常、物理气候因素、营养缺乏以及药物等的作用有关。此外,精神因素、饮食习惯、B族维生素缺乏和嗜酒等,对本病的发生发展也可能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