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及海洋馆工程一般都建在城市的繁华地带,自然不能有效利用边远地区的水源,因此,循环水处理成套系统便成了很好的选择。它的原理同高密度工厂化水产养殖如出一辙。只是养殖密度较小,但却因为要达到较好的观赏效果,对水质的清澈度有更高的要求。
随着全球气候的异常加剧,特别是近年来大面积长时间干旱、洪涝、台风等极端天气多发。尤其是2017年下半年环保施压,废水排放整治,及其食品安全问题。广东及海南等沿海地区网箱养殖及土塘养殖都损失惨重,长江流域的水产养殖业几近绝收,众多珍稀的水产品也因此绝迹,靠天吃饭的水产养殖模式走入了死胡同。工厂化水产养殖模式采用的是室内养殖的工业模式,因此不会受这样的极端天气的影响。
随着工业的急速发展和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水资源出现了严重的枯竭。地下水位持续降低,自然降水大幅减少,水产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竣挑战。而工厂化水产养殖模式可大量节约用水,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传统水产养殖存在着大量的病害侵扰,特别是区域性的网箱养殖。当一片水域被偶尔死亡的病鱼污染后,整片海域的水产养殖都可能面临着巨大的风险。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种苗的退化、致病生物的基因多样化,传统水产养殖业在防治病害方面日渐突出,而大量用药的结果不仅导致致病病毒基因突变更难应付,更会造成周边水环境的干净污染。更重要的是,在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的今天,高化学残留的水产品将会受到来自市场的强烈**。因此,绿色环保、高密度的工厂化水产养殖是现实形势所逼的必然趋势。
工业的飞速发展带来的诸多影响中,环境污染当属罪魁祸首。因上游水污染而导致的死鱼事件更是层出不穷,另外水体富营养化而导致的蓝藻爆发事件更是时有发生。
1、低碳环保。同样的生物负载下,工厂化水产养殖所消耗的能量远远低于水产养殖所消耗的能量。同时没有养殖废水排出,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2、高密度、益。工厂化水产养殖所占的土地面积比传统水产养殖所占土地面积大大缩小。而养殖密度可以大大提高。比如淡水宝石鲈可以达到80公斤每立方的养殖密度,相同面积的养殖水体,经济产出可比传统养殖高出几十倍。
4、相对封闭的养殖空间能有效隔离病害和控制病源的侵入,大大降低水产养殖过程中病害爆发风险。
5、由于集约化及自动化设备的普遍应用,可以大大减少水产养殖过程中的人工成本。
养殖方式:
南美白对虾,作为一种老少皆宜、人人爱吃的高端水产品,一直依赖沿海养殖。自公司2015年推广海虾淡养以来,内地水产养殖商获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但一直沿用水产养殖基本模式,即外塘养殖。外塘养殖占地广、用水量大,养殖管理难度大,自然灾害风险高。但淡水养虾的巨额利润空间,还是让不少养殖户获得成功。公司在总结经验并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情况下,列举几种养殖方式,以供广大养殖商参考应用。
1、工厂化集约型养殖:
无需建塘,公司提供养殖设备,利用空闲房屋、厂房、塑料大棚改造。循环投苗,天天出虾,流水线式作业。每立方水体产虾20斤左右。养殖周期45-60天。
2、小棚温室养殖:
利用原有鱼塘、虾塘,搭建塑料温棚控温。分建标苗池、养成池。标苗20-30天,养成30-40天。虾体可达15-25g/只。年产鲜虾6-8批次。
3、大棚温室养殖:
建塑料温室大棚,全年均可饲养,年产四茬鲜虾,成活率90%,养殖周期70天,亩产可达6000斤。
4、传统外塘养殖:
利用原有池塘、鱼塘或新建虾塘养殖。适合夏、秋季饲养,大面积养殖,年养两茬。成活率50%,养殖周期80天,年/亩产可达1500斤。
利用原有鱼塘,套养南美白对虾。适合夏、秋季饲养,大面积养殖。成活率80%,养殖周期80天,亩产可达1000斤。
利用现有稻田,套养南美白对虾。适合夏季饲养,成活率80%,养殖周期70天,亩产可达100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