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渣性是耐火砖的一项重要指标,它是指耐火砖在高温下抵抗熔渣侵蚀而不破坏的能力。通常抗渣性越高,抗熔渣渗透性越强,使用寿命越长。熔渣侵蚀过程主要是耐火材料内部的侵入(渗透)过程。根据耐火砖不同的化学结构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单纯溶解耐火砖与熔渣不发生化学反应的物理溶解作用。

(2)反应溶解耐火砖与熔渣在其界面处发生化学反应使耐火砖的工作面部分转变为低熔物(反应产物)而溶于渣中同时改变了熔渣和制品的化学组成。

(3)侵入变质溶解作用高温溶液或熔渣通过气孔侵入耐火材料内部深处或通过耐火材料的液相扩散和向耐火砖内部产生固相中扩散使制品的组织结构发生质变而溶解。

耐火砖根据酸碱性质不同主要分为酸性、中性和碱性耐火砖,其中酸性耐火砖主要是以sio2为主要成分;中性耐火砖主要是指以AL2O3和sio2为主要成分的硅酸铝质耐火砖;碱性耐火砖主要是MGO为主要成分。不同成分耐火砖抗渣侵蚀机理如下:

高炉炉底炭砖向铁水中的溶解即属于单纯溶解作用。

硅酸铝质耐火材料中的粘土砖在熔渣中的溶解过程主要是发生在界面处的反应溶解过程。由于粘土砖在高温下的液相黏度仍很大熔渣氧化物不易渗入液相中并在其中扩散加上玻璃相和均匀分布在玻璃中的莫来石细晶粒的化学性质差别不大从而使它们溶解速度的差别不显著使溶解过程主要发生在接触界面上。

碱性耐火砖的熔渣侵蚀过程是典型的侵入变质溶解过程如普通镁质制品中处于软化状态的、化学稳定性小的镁质基质与熔渣相互作用后使其中的氧化物富集起来高温下随着液相的组成黏度和数量的变化可使液相通过气孔向耐火材料内部的较冷部分移动从而改变了耐火砖的化学矿物组成和组织结构并在制品表面附近形成化学矿物组成和组织结构不同的变质层段带从而加速制品的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