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GDP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忽略了环境资源承载力,不计后果的开发,给当地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

2、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过度的城市污染转移到了城镇及农村,形成了水环境的破坏。

1、工艺传统:从2000年起,各种设备及投入已经超过十五年,但设备由大到小,工艺传统,没有创新。

2、电稳定性的要求:因台风、恶劣天气等,农村电力困缺,对需要连续运行才能保证水处理设备、设施正常运行具有很大的挑战,非连续曝气。

3、污水不连续:因季节及事由的变化使农村人群时有时无,水量变化冲击,浮动量大,可调节性小。

4、管网不完善和天气原因,水质变化大,影响微生物活性和处理技能。

5、城乡结构不平衡,就业机会生活水平等差异,技术人才缺失,后续的维护、运营跟不上。

6、运行费用的长期支付,关系到集体财政的支付能力,水处理费用约1.0元/吨。

7、水处理设施选址对环境的影响,造成负生态环境。

三、新的微生态滤床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服务美丽乡村。

1、生态水治理系统可间歇运行供电仅影响水泵的提升,对系统运行不具有破坏力。

2、采用符合自然规律生态湿地系统,对水量和水质灵活调节,微生物适应范围广泛。

3、水中营养物的丰富与否,最终体现为植物的长势,生态完整。

4、维护人员通过公司后台程序监控,维护简单,现场实现无人值守。

5、运行费用仅为是水泵的提升费用,综合费用低,一般在0.2元/吨以内。

6、由于其生态花园的属性,是环境友好型产品,房前屋后的空地均可,选址不受限制。

7、微生态滤床表面干燥,人可以行走,不会对人员造成溺水危害;夏季不滋生蚊蝇,没有恶臭;没有大型设备,无噪声危害;景观机能完善,使用寿命在20年以上。不需要更换滤床基质,不需要重新种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