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有朋友问螺丝钉,指数基金规模越来越大,在股票基金中的占有率越来越高,是因为市场有效性提高么?

其实指数基金占有率越来越高的原因,是因为低成本。

普通的股票基金,每年管理费率在1%-2%左右。指数基金的费率低一些,大约是每年0.5%上下。

举个例子,比如说,假设有一个股票市场,总规模就是3亿。

整个市场,只有三个基金ABC,三个基金开始的规模,都是1亿。

因为ABC持有股票数量相同,都是分别持有市场三分之一的股票,它们投资的收益,都是10%。

低费率的C基金,规模占比,从开始的三分之一,提高到了37%。

C基金的年化收益率,也比AB基金更高。

时间越长,低费率的基金,市场占有率越高。

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换句话说,低成本的指数基金,在股票基金中的占比,也会越来越高。

美股的指数基金是上世纪70年代出现的。

从70年代,一直到2019年,指数基金的规模,第一次超过了美股主动基金的规模。

这个阶段,用了大约44年的时间。

其实单单是指数基金,并没有啥太大的优势。

低成本的指数基金,才是长期的大杀器。

美股市场中,最早认识到这一点的,是先锋领航的创始人,约翰博格。在他的贯彻下,低成本的指数基金最后成为了先锋领航的主打产品。

后来,也有很多其他的基金公司认识到这一点。

甚至有公司更进一步:既然低成本有优势,我干脆0成本,那不是更好。

美股市场已经出现了0管理费率的指数基金。

到了这一步,指数基金不再是“盈利产品”,变成了“获客产品”。

比如说我们知道卖家具的宜家,有一块钱的冰激凌甜筒,有一些价格非常便宜的家具。

卖这些产品是亏本的,但它们,可以给宜家带来很大的客流。

在美股,指数基金,也已经逐渐演化成这类产品了。

指数基金贯彻低费率,美股基金公司再从财富管理等其他领域赚钱。

当然,对于只想投资低成本指数基金的投资者来说,这毫无疑问是好消息。

国内指数基金还没有到这一步。

国内指数基金诞生也就是十几年,估计还得二三十年的发展,指数基金的规模才会超越主动基金。

主动基金,加上偏股混合基金,总规模大约是19000亿。目前还是主动基金规模要大很多。

不过指数基金的发展速度,这几年明显是非常快的。

相信未来,国内也是指数基金会成为市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