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十万计的市民住在㓥房、板间房和笼屋,他们均极为盼望早日上楼/置业。身为房协主席,我亦希望能为市民早日解决住屋问题,但要兴建房屋,就必须有土地。香港过往建屋的土地主要来自新市镇,包括将军澳、屯门和沙田。

新界东北可以提供约90公顷的房屋用地,提供6万个房屋单位,其中六成(即约36000个单位)为公屋和居屋;余下的私营房屋,绝大部分为高至中密度的中小型单位,低密度住宅只占整个发展区的千分之二。

新界东北计划能帮助解决市民的住屋需要,立法会如果延迟表决,原定可搬入新界东北的17万香港市民的上楼/置业梦便要往后推迟。

有反对新界东北发展的人说,市区闲置土地足够盖45个新界东北。这点肯定值得商榷,倘若真有这么多闲置土地,不用等到今天,港英年代便已用来建屋了,当年又何须在新界发展新市镇?

此外,亦有反对新界东北发展的人要求不迁不拆。简单说,是要求我们不要发展。用这种思维,我们当年便不会有沙田、屯门、将军澳等新市镇。要提供土地发展新市镇,又怎可能不迁不拆?

执笔之时,立法会刚在讨论大屿山东部海域填海,有议员担心因为影响环境而反对。填海反对、新界东北又反对,那么地从何来?住在㓥房、板间房、笼屋的市民和青少年未来的住屋需求,又如何解决?

要解决市民住屋需要,我们需要土地。新界东北是其中一个项目,为了市民的福祉,香港不能再蹉跎了!

香港房屋协会主席、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成员、香港专业及资深行政人员协会理事。近40年公务员生涯中,曾任房屋署副署长及屋宇署署长。在房屋署任职期间,是制定及执行“居者有其屋计划”主要成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