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认知迭代:在复杂世界中找到正确思考的逻辑》,转发仅为学习交流,若侵犯版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在研发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卫星时,学者发现:根据爱因斯坦于1905年发表的狭义相对论,由于运动速度的关系,卫星上的原子钟每一天会比地面上的原子钟慢7微秒;而根据1916年发表的广义相对论,由于在重力场中不同位置的关系,卫星上的原子钟会比地面上的每天快45微秒。二者综合GPS卫星上的原子钟每天会比地面上的快38微秒。如果不对时间进行校准,定位位置将发生漂移,每天漂移距离约为10千米。没有相对论,就没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那么站在1905年或1916年,人们能够想象相对论有什么用吗?我们今天开车必备的卫星导航,在1905年的时候连科幻小说作家都想象不出来。每一样理论,在其诞生之时我们都想不到其对日常生活的作用。
总而言之,理科与工科是不同的。理科的目的在于探索这个世界的规律而这些规律该如何得到应用,则是工科的事情。理科成果的用处,极少会像工科那样明显。如果工科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发现理科的理论不能够支持,这时候才投钱到理科去研究相关问题,那么问题的解决恐怕就要往后拖延几十年,这将极大地阻碍人类社会的进步。
时常有人质疑:世界上还有很多贫困的人,为什么不拿钱补助他们,而要搞一些目前看不到应用场景的科学理论研究?这是因为提高生活水平的主要力量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如果我们今天仍然保持着一千年前的生产力水平那么无论我们怎样扶贫,大家的生活都不会好过到哪里去。加强基础学科研究即便暂时看不到应用场景也是有利于整个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