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艳花,1977年6月生,山西孝义人,理学博士,威尼斯官网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系统主讲旧石器时代考古学(本科)和环境考古学(研究生)课程,先后获山西省“青年三晋学者”和“学术技术带头人”等荣誉称号。目前刊发期刊论文30余篇,专著1部;主持并完成国家级项目1项,省级项目多项;获得省级科研奖4项。
参与编写:
主持项目:
1、 柿子滩遗址S29地点发掘研究报告,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14年。
2、 柿子滩遗址第二十九地点发掘报告,企、事业单位委托研究,2013年。
3、 柿子滩遗址石器功能与人类行为适应,山西省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2012年。
4、 吉县柿子滩遗址S5地点考古发掘与研究,企、事业单位委托研究,2010年。
5、 吉县柿子滩遗址2009年考古发掘与研究,企、事业单位委托研究,2009年。
6、 吉县柿子滩S14.S12地点2005年考古发掘与研究,企、事业单位委托研究,2005年。
7、 桑干河流域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学问和环境变迁的研究,高等学校校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
8、 吉县柿子滩旧石器时代遗址群考古发掘与研究,企、事业单位委托研究,2004年。
2、 2016年,专著《山西旧石器时代考古》获山西省第九次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3、 2015年,论文《从柿子滩遗址S9地点石磨盘的功能看华北粟作农业的起源》获“山西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4、 2014年,论文《山西柿子滩旧石器遗址蚌饰品制作工艺研究》获山西省第八次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5、 2012年,论文《山西柿子滩旧石器遗址蚌饰品制作工艺研究》获山西省社科联2011年度“百部(篇)”工程研究成果一等奖。
6、 2004年,参与的“山西省吉县柿子滩遗址发掘”项目获“2001至2002年度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奖”三等奖。
7、 2002年,参与的“山西吉县柿子滩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项目获“2001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奖。
2016年,首都师范大学举办的学术研讨会,北京。报告:“中国早期细石叶工艺的发现和环境背景研究”。
2015年,龙岗寺遗址现场研讨会,汉中,陕西。报告“山西吉县柿子滩遗址研究新进展:LGM时期的人类行为应对”。
2012年,“农业起源与传播:基于中东和中国的视野”国际学术会议,南京。报告:“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对植物资源的利用”。
2010年,李家沟遗址与中国北方地区旧、新石器时代过渡专题座谈会,郑州,河南。报告:“柿子滩遗址2009-2010年发掘和初步研究”。
2019年,第二届石器打制技术培训,主讲:Bruce Brad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