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红楼位于台湾新北市淡水区,与已经拆除的“白楼”齐名。该建筑在2000年整修后,现今已成为了复合式餐厅与艺文馆。
淡水红楼最早由开设洋行经营船头行致富的船商[[李贻和]]兴建于1895年,于1899年落成,其建材多从中国引进,有别于其他外国人建的砖造洋楼,在建筑上运用北投出产的唭哩岸石做为一楼内墙,二楼内墙及外观墙面则运用不同形状的清水红砖做变化,是同时期洋楼建筑所少见,然而由于他所经营的两艘货船发生意外,经济困难,李家遂将红楼此楼在1913年转卖给淡水街长[[洪以南]],[[洪以南]]为艋舺名门之后,他的祖父[[洪腾云]]即为捐建台北考棚而获赐“急功好义”石坊的人。[[洪以南]]为人风流儒雅、文采洋溢,一时间文人雅士,政商名流齐聚淡水红楼,由于在此展望淡水,东起关渡西至出海口视野辽阔,洪氏将它命名“[[达观楼]]”。
淡水红楼最早由开设洋行经营船头行致富的船商[[李贻和]]兴建于[[1895年]],于[[1899年]]落成,其建材多从中国引进,有别于其他外国人建的砖造洋楼,在建筑上运用北投出产的唭哩岸石做为一楼内墙,二楼内墙及外观墙面则运用不同形状的清水红砖做变化,是同时期洋楼建筑所少见,然而由于他所经营的两艘货船发生意外,经济困难,李家遂将红楼此楼在[[1913年]]转卖给淡水街长[[洪以南]],[[洪以南]]为艋舺名门之后,他的祖父[[洪腾云]]即为捐建台北考棚而获赐“急功好义”石坊的人。[[洪以南]]为人风流儒雅、文采洋溢,一时间文人雅士,政商名流齐聚淡水红楼,由于在此展望淡水,东起关渡西至出海口视野辽阔,洪氏将它命名“[[达观楼]]”。
1927年[[洪以南]]逝世后,其家人移居台北,红楼因而闲置。1999年三月经由专家考证修复,于公元2000年再现百年前原貌,为近年古迹再利用的范例。并于2001年荣获文建会颁赠历史建筑百景赏第六名。
淡水红楼最早由开设洋行经营船头行致富的船商李贻和兴建于1895年,于1899年落成,其建材多从中国引进,有别于其他外国人建的砖造洋楼,在建筑上运用北投出产的唭哩岸石做为一楼内墙,二楼内墙及外观墙面则运用不同形状的清水红砖做变化,是同时期洋楼建筑所少见,然而由于他所经营的两艘货船发生意外,经济困难,李家遂将红楼此楼在1913年转卖给淡水街长洪以南,洪以南为艋舺名门之后,他的祖父洪腾云即为捐建台北考棚而获赐“急功好义”石坊的人。洪以南为人风流儒雅、文采洋溢,一时间文人雅士,政商名流齐聚淡水红楼,由于在此展望淡水,东起关渡西至出海口视野辽阔,洪氏将它命名“达观楼”。
1927年洪以南逝世后,其家人移居台北,红楼因而闲置。1999年三月经由专家考证修复,于公元2000年再现百年前原貌,为近年古迹再利用的范例。并于2001年荣获文建会颁赠历史建筑百景赏第六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