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奕华 由2017年与彭铠士女士谈演出《一一》舞台版,敲定2020年五月在香港文化中心首演,十二月上演台北场,到2020年先是香港因疫情场馆关闭,必须延至2021年五月才上演,又因创作团队不能飞台,台北场也要延至2021的十二月。但在2020年入秋,疫情带来的变数仍不可估,要维持《一一》原定的规模进行创作,风险之高,不是自负盈亏的制作单位可以承受。在一次工作会议上,就New Normal 这理念伸延出之后常用的创作方针:为什么不可以把障碍变成自由?让局限变成无限? 《一一》,便是在这情况下,转化成 《一个人的一一》。 “一个人”这概念,是当世界进入隔离,停摆时,我在当中找到的启发。其实早在疫情出现前,现代人于“在一起”与“一个人”之间,已有说不尽的爱彼为难,只是没有想到,问题会在措手不及之下,成为再也不能逃避的局面。“相见不如怀念”是我2017-19年度演出的 《聊斋》的主题,封箱之后,当我还在想《一一》该怎么创作,世界迅雷不及掩耳的改变,作为千万人中的个体,我只能“接招”,但回心一想,“招”字可圈可点,它不就是主动精神的体现? 我觉得杨德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