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整体平稳向好。记者近日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统计监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根据测算结果,2020年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为119.33,与2014年相比,年均提高3.22点。其中,绿色发展指数、创新发展指数、共享发展指数是推动总指数上升的主要因素。
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构建了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区域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指数测算,对区域发展情况进行监测评价。2021年,结合区域发展变化以及“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和重点,对原区域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调整改进,并将测算基期由2010年调整为2014年。
测算结果显示,京津冀区域创新发展指数增势强劲,2020年为131.87,与2014年相比,年均提高5.31点。伴随创新驱动战略实施,京津冀创新成果不断丰富,创新质量稳步提升。
在创新投入方面,区域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014年的3.48%升高到2020年的3.99%,提高0.51个百分点﹔京津冀三地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之比由2014年的4.46︰3.52︰1(以河北为1)变为2020年的3.68︰1.97︰1,河北与京、津的差距有所缩小。在创新产出方面,2020年区域每万常住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37件,比2014年增长2.2倍﹔区域技术市场成交额由2014年的3584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7987.8亿元,增长1.2倍。
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指数稳步上升,2020年为114.52,与2014年相比,年均提高2.42点。区域协调、城乡协调呈现积极变化。
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城市群空间联系日益密切,2020年区域联系强度比2014年增长27%。在城乡协调发展方面,随着京津冀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三地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均持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北京城乡收入比由2014年的2.57:1(以农村收入为1)缩小至2020年的2.51:1,河北由2014年的2.37:1缩小至2020年的2.26:1。
测算结果显示,京津冀区域共享发展指数呈较快上升趋势,2020年为133.78,与2014年相比,年均提高5.63点。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拉动作用明显。
在基本公共服务共享方面,区域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教育、社会保障、就业和医疗卫生支出快速增加,2020年为2014年的1.8倍﹔京津冀三地人均教育、社会保障、就业和医疗卫生支出之比从2014年2.84︰2.4︰1缩小至2020年的2.4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