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个自卑的人吗?人的一生从会面对不少的挫败,偶然我们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者,怀疑自己的价值,又想证明给自己、他人看,其实自己是可以做到的。提倡个体心理学(individual psychology)的阿德勒(Alfred Adler)将自卑视为人类的其中一种原动力。让我们一起看看,自卑如何可以使人超越自我。
不少心理学家都曾尝试提出人的动力来源。佛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由潜意识本我中的**所推动;马斯洛则将人的动力分为五个层次,指出人的最终目标是达到自我实现。曾经和佛洛伊德一同研究精神分析学,最后因理念不同而和他分道扬镳的阿德勒则认为人的原动力是摆脱自卑感(inferiority)。阿德勒认为所有人都会有自卑感。自卑的原因有很多︰家庭关系、朋辈关系、社会文化、经济地位。阿德勒更认为人在出生时,面对父母或者照顾者的权威时,已经会因自身的无力而觉得自卑。虽然在日常用语中,自卑通常都但有贬义,但阿德勒认为自卑是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的状态,而是一种推动人去进步的燃料。
相信大家都会认为由自卑衍生的大多都为负面情绪,而我们都不会享受这种自卑感。当每个人天生都陷入了自卑的状态时,我们会作出不同的补偿性行动,以摆脱自卑,追求优越感(superiority)。以阿德勒本人以言,他在儿时曾经患上几乎致命的重病,因此对死亡感到恐惧。自此阿德勒立志成为一位医生,以勤奋学习、修习医学补偿自己在死亡面前的自卑感。有人会因为受朋辈排挤感到自卑,之后因想摆脱无力感而发掘自己的潜能,为了战胜自卑感而努力向上。阿德勒亦有将理论套用到出生顺序(birth order),指出次子会因为和长子比较而感到自卑,这种自卑会使他们最有动力,得到最好的成长。由此可见,自卑并不一定是一件坏事,适当的补偿行动可以使我们得到更好的成长,建立更健康的态度。
当佛洛依德提出了“恋母情结”时,阿德勒提出了“自卑情结”(inferiority complex)和“优越情结”(superiority complex)两个现象,两者皆是因为人不能健康地解决自卑感所导致的心理现象。在面对自卑感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我们可能会选择逃避问题,消极地合理化自己的弱点,任由它们的存在,在面对问题时轻易放弃,自尊和安全感都极低。阿德勒称之为自卑情结。而和自卑情结所对立的优越情结,则是人在面对强烈的自卑时,选择自我夸大、批评他人,以自我欺骗的方式获得自尊,建立自信。无论是自卑情结或是优越情结,两者都不是健康成熟的补偿行为。然而我们当中不少人可能都已经出现了轻微的自卑情结或是优越情结。如果你想知道如何可以改善这些问题,不如看看阿德勒有什么建议?
想改变自己的第一步,我们可以先认清自己拥有自卑的念头和感觉。如果我们都同意自卑影响了自己的心态,我们下一步可以透过内省找出自己平时应对自卑的方法。当我们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我们可以主动地改变自己的态度,订立更加可行而且适合自己的目标,让自卑成为推动自己的动力,而非阻碍自己的负累,从内到外改变自己,让自卑使我们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