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外媒彭博社(Bloomberg)的报导,Apple 针对 Siri 窃听案 一事,已关闭 Siri 的后台分析机制,并进行内部的彻查,未来将给予使用者自行决定是否透过回传资料,帮助 Siri 辨识能力的分析与改进。
本月初,外媒 Guardian 传出震撼许多人的报导:
Apple 的承包商表示每天都会透过 Siri 听见回传使用者谈话的内容,甚至是亲密行为的声音。
许多人质疑 Siri 有窃听的疑虑,且不是传回 Apple 自家的实验室,反而会交给位于世界各地的承包商进行分析,遭痛批侵犯隐私权。
对此,Apple 官方对媒体澄清,之所以会录到谈话,是因为 Siri 本身会透过简短的语音资讯回传服务器,作为帮助机器学习,从而提高精准度。
至于某些人针对 “Hey Siri” 功能设计得容易触发,进而帮助窃听目的的指控,官方坚决否认。
Siri 未提供”自动回传”选项 内建地图反而有?
事实上,自动回传使用者资讯以帮助改善系统的机制并不少见,几乎所有个人化服务皆会使用这种方式;通常这种牵涉部分个人隐私的功能,应该是可以让使用者选择是否接受的。
奇怪的是,iOS 内建的“地图”有同样的机制,使用者也有权不将个人的定位服务资讯回传 Apple,但 Siri 却不行。
而且,Siri 的隐私权细则也没有明确提及它会收集音频资讯,以及实际的用途;若要避免自己的资讯被收集,除了关闭 Siri 功能,别无它法。
此次的 Siri 窃听案引起了轩然大波,Apple 官方已宣布停止所谓的“回传机制”,进行严格的清查,并承诺将会在下一次的更新后,赋予使用者将 Siri 短暂语音内容回传的选择权。
上次 Apple 才刚遭指控 Apple Watch 的“对讲机”功能有隐私权问题,但情况是 bug 所造成的高风险危害,并没有明显的“灾情”或消息传出。
如今 Siri 的状况不同,是原本许多网络服务皆会做的“正当手法”,但却在往往最不容出错的隐私权细则当中缺乏了 Siri 资讯回传的相关解释,更无法让使用者拥有自主权,当然引来了许多嘘声。
透过近期许多新闻“爆料”以及人们的反应观察,随着网络服务的普及发达,对于个人隐私权的维护有了更深的认识,敏感度提高许多,小编认为这是件好事,大家都应该更重视自己的资料被收集后的用途,以保障个人的权利,避免受害或遭它方利用。
套一句现代箴言:使用免费的服务,“你”就是他们用来赚钱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