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最想说的话,被自己听见—叙事实践的15堂课》

现在的因,会是未来的果;穿越时间去看因果的关联,透过对“未来”自我的期待,决定“现在”要展现的行为。

“我真心喜欢成为一个好好陪孩子成长的父亲。”

“我真心想成为从事木雕创作的人。”

“我真心想要超脱轮回,成为一个好好修行的人。”

这些偏好的自我认同,就是用对未来的图像引导现在的行动,在叙事治疗里就是“未来偏好”连结上“现在的行动”的思考,这对一个人选择如何处在当下,当然非常重要。

这些带着偏好“未来”图像,让当下的行动有了独特的指引与意义;这些活在“当下”的每个片刻,则是走向偏好样貌的实践旅程。“未来”、“当下”在这样的关系下,因彼此赞助而产生美丽。

相反地,若我们在未来图像里放的不是个人“想要”的生命样貌,而是强大的“担心焦虑”,用这样的未来应到现在,那我们就常会割舍掉“当下”,不敢活出自己想要的日子,这种割舍,真的就会使我们跟自己失去了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