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文出处 house.dun.com
购屋不怕大地震,就怕买到防震资讯不足的房子!经济部地质调查所今年底将完成全国地质敏感区的划定及公告,近日还公布5个活动断层为地质敏感区,做为日后政府或建商在开发土地时,优先做好地质调查、安全评估计划之用。另外,地质学者强调,地质敏感区也不代表是危险地区,民众购屋时还是要以房子的“耐震”度做为优先的考量。
所谓“地质敏感区”分为2大类型、4种情况,分别是防灾型的活动断层、山崩与地滑,以及保育型的地质遗迹、地下水补注地质等。依据地质法第5条的规定,中央主管机关要把这些具有特殊地质景观、或有发生地质灾害之虞的地区公告为地质敏感区,让各机关及民间进行土地开发前的地质调查及安全评估之用。因此民众不必过度联想这些就是危险区域,而是购屋前要记得查阅此建案基地相关的地质调查、安全评估资料。
除了住宅底下的地质之外,房子的结构和其耐震程度也有密切的关联。目前国内最常见的建筑结构分别是钢筋混凝土(RC)、钢骨钢筋混凝土(SRC)和钢骨结构(SC),这三种建筑结构都自有优、缺点。SC结构的房子最能抵挡地震的危害,但是造价较为昂贵;RC盖的房子则不会因为地震而剧烈摇晃,但是会有产生裂缝的风险;SRC结构的房子兼具SC、RC性能的优点,但缺点是施工过程较为繁复。
其次,如果想买个耐震程度好一点的住宅,其外型设计也不能不注意。以同样建筑结构的大楼而言,外形设计越简单、越方正的建筑等,可以获得更好的耐震强度。例如正方形、长方形的外形建筑物耐震性能一定比多边形、L字、ㄩ字形、大楼还要好,原因是地震产生晃动时,外形复杂的房子在梁柱接缝、墙面转角等地方将出现巨大的剪力、扭力,建筑结构的断裂的风险也就随之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