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与建筑抗震鉴定建筑结构设计是指新建建筑根据其使用功能,在满足安全、适用、耐久、经济和施工可行的要求下,按照有关设计标准的规定,对建筑结构进行总体布置、技术经济分析、计算、构造和制图工作,并寻求优化的过程。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在经济和施工允许的条件下,可适当提高结构的安全储备。建筑抗震鉴定是指根据既有建筑的现状,对其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进行评价,对其抗震能力做出评定。换言之,其结构已经存在,施工已经完成,鉴定过程中不需要再考虑其建造的经济和施工限制。房屋安全鉴定根据建筑结构设计和建筑抗震鉴定的任务和要求的不同,其主要区别主要体现在材料、荷载、施工质量等相关信息和参数上。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房屋建筑中,砌体是主要的承载力,在进屋的结构检测之时,对砌体的检测是必不可少的。对砌体结构的检测工作包括砌体的建筑材料、砌筑质量、砌体强度、砌筑砂浆、砌体的损伤与构造等方面的检测。根据所采用的检测方法的不同,对砌体的检测可以分为动态检测和静态检测。对块材强度的检测工作主要使用取样结合、回弹法、钻芯法等方法,依照材料的不同来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测。 在砌体的结构检测中,砂浆的强度是对房屋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的重要参数。对砂浆强度的检测方法主要有筒压法和推出法。推出法是指从墙体之上推出单块丁砖,对过程中的水平推力和推出砖之下的砂浆饱满度进行检测,来推断砂浆抗压强度的一种方法。而筒压法指的是把取样砂浆进行破碎、烘干,然后筛分成符合要求的颗粒,放入乘筒进行承压,然后检验其破损度,以此来推算抗压强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