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蝴蝶兰组织培养技术先进,育出丰富的商业化品种,去年出口值约39亿元,盆花销售更是全球第一。但是蝴蝶兰品种检定仰赖人工,旷日废时;农委会种苗改良繁殖场从2009年开始研究,开发全球第一个“蝴蝶兰品种影像辨识系统”。

种苗改良繁殖场表示,过去人工检定一个品种需花8个月,现在用数字化影像系统比对,如果数据库有纪录,当下就能辨识,不仅大幅缩短检定时间,也能在发生侵权问题时派上用场。

种苗改良繁殖场是农委会委托的唯一蝴蝶兰品种检定机构,现今蝴蝶兰有2000多个品种,目前蝴蝶兰品种权申请案件为1017件,是台湾作物新品种申请之冠。

但检定品种仰赖人工,种苗改良繁殖场场长张定霖说,目前场内只有3到4位专业人员负责,多个品种同时放在一起,用眼力难以区别差异。

如果以人工检定,一个新品种需比对110项性状,包括测量花径、上萼瓣、翼瓣、下萼瓣,以及用色卡比对唇瓣中央裂片和侧裂片的颜色等,从申请到完成检定大约要8个月,一年检定70到80个品种,“比对完头发都白了。”张定霖笑说。

过去检定蝴蝶兰品种需用人工比对110项性状,图为用色卡比对花色。

蝴蝶兰品种检定流程繁琐,图为用卷尺测量蝴蝶兰花径。

为了解决检定人员对照品种搜寻作业日渐繁重问题,种苗改良繁殖场从2009年开始研发“蝴蝶兰品种影像辨识系统”。

农委会种苗改良繁殖场品种改良保护课助理研究员安志豪说,现在新系统数据库有500个具品种权的品种,团队将照片去背、上传,可依蝴蝶兰花朵各部位的颜色、形状和纹理等,进行物理分析比对,确认蝴蝶兰对照品种,缩短检定时程。

农委会种苗改良繁殖场副研究员兼品种改良保护课课长刘明宗补充,申请者送件到拿到品种权要花8个月,但遇到疑似侵权问题,可能无法等太久;如果应用新的影像辨识系统,“早点有证据,把时程缩短,提供把关证据。”至于是否侵权,最终仍是由法院判决。

此外,有品种权和无品种权的蝴蝶兰,年产值差很大。安志豪说,具品种权的中大粉花,年产值可达459万元;没有品种权的中大粉花,年产值只有约97万元。获得品种权除了提升年产值,还能防止其他业者复制种苗。

刘明宗说,欧盟植物品种保护局(CPVO)也很看好这套系统,现阶段只有网站版本,数据库还在扩大建置中,以有品种权的蝴蝶兰品种为主,未来将持续强化此系统,提升相似品种筛选准确性,并开发简易型App版本,可用于边境管制防止侵权,保护国内品种。

种苗改良繁殖场开发的“蝴蝶兰品种影像辨识系统”,利用数字化快速检定,是全球首创。(图片提供/种苗改良繁殖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