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肥土壤的主要目的在于给土体创造一个有利于保水、供肥、通气,保温的土壤结构。土壤结构的好坏,对土壤肥力因素的调节、微生物的活动、耕作的难易都有很大关系。在土层中,团粒结构良好,则土壤内部水热、气肥各肥力因素比较协调,能同时满足作物的需要。

团粒结构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指标。据测定资料反映,微团粒、假团粒也是对肥力有相当作用的。腐殖质是改善土壤结构的重要物质基础,有机胶体物质中,腐殖质很重要。在耕地中主要依靠施用有机肥料提供有机物质,使土壤中积累了大量的腐殖质,从而改善土壤结构状况,发展团粒结构。

一般来说,土壤结构的形成,先是土壤中腐殖质和粘粒通过铁、铝、钙、镁的联结形成微团粒,然后在适宜的水分条件下,通过腐殖质的作用,经过耕作和植物根系等外力的推动,形成了0.25毫米至1毫米左右的团粒结构。腐殖质多,而且与粘粒结合得紧密,其水稳性较大;反之,腐殖质少,而粘粒结合松驰的结合体则为非水稳性,也称为临时性结构。

研究证明,增施有机肥、适量化肥和合理的管理之后,无论黄土或黑土,土壤有机质都有较明显的提高,其腐殖质也有相应的增加由于有机质的增加,各种结合态的腐殖质也有增加。游离态和松结态的腐殖质的大量增加,对更新有机质、活化土壤的活性物质有重要作用。由于有机质和各种形态的腐殖质增加,培肥多年的胡敏酸含量比开始培肥的土壤增加数倍,这对于团粒结构的形成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