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风暴,席卷全台。这一阵子以来,真正被病毒感染者少,间接被各种资讯与心理反应而影响者众。这样的一种传染心态,有人以“恐慌”两字来形容。

以前面对经济萧条之不安,也有学者以“大恐慌”来描述。其实在精神医学的疾病诊断中,有一种心身疾病,我们称之为“恐慌症”,这是指一种个人极度焦虑的身心表现,与集体散播的心理感染无关。

基本上,恐慌症是焦虑症的一种,很多人都称它是现代的文明病。因为症状常伴随着胸闷、心悸,许多人不知道,以为是心脏出了问题。或是很多时候医师会以“精神官能症”、“自律神经失调”告诉患者,很多患者不晓得这疾病是属于精神科的范围。

一般而言,焦虑是一种生理、行为及心理的紧张反应。在生理上:心跳加速、呼吸浅快、肌肉紧绷、胸闷、口干、冒汗、恐慌、腹泻、失眠…。在情绪上:焦虑、烦躁、不安…。在认知上:不知怕什么?会不会又怎么样?我快要死了?完蛋了?…。在行为上:准备逃避或战斗、坐立不安、警觉反应…。一般正常的焦虑,只要过了当时的情境,如上台、考试、坐飞机,过后就不再焦虑了。但“恐慌症”的表现,则是一种极度的持续焦虑。

“恐慌症”若经过药物的治疗,多数效果不错。目前在一些医院精神科有团体治疗,并有病友协会 “生活调适爱心会”,可以提供很好的咨询与支持。

要应付恐慌症,除了药物以外,自己的自我暗示(自我对话)也很重要:

一、告诉自己,这感觉只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二、它们虽然不舒服,但却是无害的。三、不要增加负向的想法,自己吓自己。四、描述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实际上你可能怕的是什么?事实上什么并没有发生?五、等它过去,不用对抗或逃避,接受它。六、注意当你停止灾难想法,它自己会渐渐消失。七、当它是改变的机会,学会应付,学会成长。八、想像克服成功时的感觉,自我激励。九、当你有进步时,思考下一个计划。十、以一个放松轻易的态度与方法开始,不用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