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用于诊断阿尔茨海默病(AD)的方法除了传统的尸检(金标准),还有不断兴起的、能在活体下进行的生物标记物诊断技术,如神经影像(MRI/PET)、脑脊液(CSF)和血液等。客观评价AD生物标记物诊断技术的诊断效能是值得探索的课题。
根据AD的生物学定义,需要CSF的Aβ(A)和p-tau(T)均为异常(A+和T+)。然而CSF测定方法及其相应的临界值可能并不总是能够反映尸检AD病理的存在。
已有研究发现在经尸检证实的AD患者中,有32%的患者其CSF的p-tau在正常范围内(T-)。可以理解为CSF结果中即使T阴性(T-),也不能除外AD。
该研究纳入了215名来自荷兰、比利时及美国的3个研究队列的被试(参加试验的志愿者),每位被试去世后均进行了尸检,同时采集了生前的CSF数据,并依据尸检结果将被试诊断为AD和非AD。该研究主要发现:
1. A+&T-类别中有50%-73%的被试为AD,A+&T+类别中100%为AD。
2. 相比于单独检测p-tau(T)、联合检测Aβ和p-tau(A&T),单独检测Aβ(A)用于识别AD的性价比最高(准确性86%-88%,敏感性90%-94%,特异性12%-84%),而A联合T(A&T),如果遇到了A+&T-时,并不能否定诊断,还徒增了诊断成本。
3. 更有说服力的,A+T-与A+T+两组被试在人群特征及AD病理程度方面无显著差异。
本研究发现A+&T-的类别中有73%的被试在尸检中被诊断为AD。换言之,CSF中的A+&T-并不能除外AD,这可能与tau在AD病程中的新陈代谢特性以及T+的临界值界定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