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气体
1991年,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员会公布的《化学名词》中正式
1991年,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员会公布的《化学名词》中正式规定,把惰性气体改称为稀有气体。其理由在于惰性气体的“惰性”是相对的。这里的“惰性”指的是惰性气体都是由zui外层有八个电子(氦zui外层两个电子已排满)的稳定结构的单原子构成
稀有气体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气体,且除氩气外
稀有气体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气体,且除氩气外,其余几种在大气中含量很少(尤其是氦),故得名“ 稀有气体”,历史上 稀有气体曾被称为“惰性气体”,这是因为它们的原子zui外层电子构型除氦为1s2(上标)外,其余均为8电子构型(ns2np6,均为上标),而这两种构型均为稳定的结构。因此,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所以过去人们曾认为他们与其他元素之间不会发生化学反应,称之为“惰性气体”。然而正是这种的概念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对稀有气体化合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