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相机厂家为了推动低端单反/微单相机的销售,很少特意强调相机是全画幅还是残画幅,但我们并不能因此低估它的影响。

所谓相机的全画幅和残画幅,是指相机感光元件的大小。全画幅与某种画幅的传感器的长度之比,称为裁切系数(crop factor)。很容易算出,全画幅的裁切系数为 1,普通 APS-C 画幅的裁切系数为 1.5,对于佳能来说这个值是 1.6。

知道裁切系数有什么用呢?由于画幅不同,为了取得相同的摄影效果,在不同相机上需要设定的焦距、光圈大小和感光度并不一样。有了裁切系数,我们就可以在不同画幅间进行转换:

使用残画幅,在已知某张照片焦距、光圈大小和感光度的条件下,若改为全画幅相机,需使用的焦距、光圈大小和感光度。

或者反过来:

使用全画幅,在已知某张照片焦距、光圈大小和感光度的条件下,若改为残画幅相机,需使用的焦距、光圈大小和感光度。

下面来举个例子。假设使用全画幅相机拍摄了一张人物肖像,焦距为 85 毫米,光圈值为 f/1.4,感光度为 100。请问使用尼康的 APS-C 画幅相机,为了达到相同的摄影效果,应该使用怎样的参数呢?

看到这里你可能笑了,上哪里去找符合这种要求的镜头呢?相机也不支持 50 以下的感光度吧?正是因为这样的镜头和相机不存在,所以全画幅和残画幅之间才形成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由于物理的限制,残画幅相机无法拍出全画幅相机的广角、大光圈、以及低感光度效果。我知道 APS-C 画幅的相机更加小巧,价格也更加便宜,但是考虑到未来对摄影的需要,还请下单之前考虑一下,你是否需要一台全画幅的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