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时代,人人可以做股神?英国华威大学商学院(Warwick Business School)一个研究团队早前发现Google部分关键字的搜寻量对股市有预测作用,他们昨日再发表文章,指发现维基百科亦有相同的效果。
由华威商学院资深研究员Suzy Moat博士带领的团队,昨日在网上期刊平台Scientific Reports发表文章,指他们发现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之前,维基百科上与金融相关条目的查看次数就会增加。
研究团队发现,以285个与金融相关的维基百科条目,包括宏观经济、资本与财富等,在2007年11月至2012年4月期间的观看次数而制定出的股市策略,能带来近2.97倍的获利,而在同期采取买入并持有的策略,只能带来3%的盈利。
另一针对道指成分股其中30家公司条目观看次数制定出的策略,则带来1.41倍的获利。观察的公司包括美银、华特迪士尼等。
团队亦量度上述条目被编辑的次数,但没有发现能预测股市的证据。此外,团队亦尝试根据233个演员与电影制作人条目的观看次数制定出策略,这些条目与金融无关,亦没法带来获利。
维基百科的条目观看、编辑次数都是免费向大众公开的资料。Suzy Moat表示,研究结果证明网上数据能让我们更了解人在作出决定的早期阶段的行为,让我们看到人在做决定之前会如何收集资讯。
“如果投资者在作出重大决定之前,花更多时间收集资讯,那我们可以预期他们在以低价卖出股票前,会找更多的金融资讯,因此作出符合我们研究结果的行为。”Suzy Moat这样解释其研究结果。
因为在 wiki 做搜寻是全球老散行为,应该不会像看图表般有机会被大户设陷阱,所以可以是长赚长有!老散的心态和行为是标准的“三岁定八十”,永垂不朽不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