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凌晨,欧洲国家评级被降,投机者暂时没有太大反应。消息正式公布之后,美国几个主要指数,未有明显的变动。欧元兑美元,则由1.285以上急挫至1.265水平,欧洲各国债息的走势,也是顺消息微调。

毕竟,评级机构已经渐渐失去指标的功能。要知道,对一般企业,评级机构掌握的资讯,总会比外间多一点,所以,假设我们相信评级机构的分析和程序,企业的评级原则上仍然有它的价值。不过,关乎国家经济的资讯,几乎是人人都可以得到,评级机构的分析方法,究竟又有何“巴闭”之处呢?

国家主权评级被降,说到底就是要反映不同国家的偿还债务的能力。国债的市场价格,老早已经反映欧洲当下的境况。过去一年,法国国债对德国国债的息差不断加大。这次评级被降,应该是意料之内的事。

一个月前,就曾经有传出过S&P要下调法国的评级,虽然事后澄清没有其事,但许多人都相信不用等多久,法国总有失去AAA的一天。现在大家最想找到答案的问题是:“下一步怎办?”

欧元区国家的希望,是尽量拖延,等待奇迹出现。欧央行的策略是间接地透过银行,支撑各国的国债价格。可是,客观的事实告诉我们,没有从根本解决欧洲政客对人民许下各种不能履行的承诺,现在欧央行只不过是将所有风险和政客的罪孽都集中到金融系统中,最终只会令银行业也变成要长久依赖政府。长此下去,欧洲银行业总有一天无法支撑下去,唯一合乎政治现实的结局,就只有国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