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透水的路面阻碍了雨水的下渗,使得雨水对地下水的补充被阻断,再加上地下水的过度抽取,城市地面容易产生下沉。

2)传统的密实路表面,轮胎噪声大。车辆高速行驶过程中,轮胎滚进时会将空气压入轮胎和路面间,待轮胎滚过,空气又会迅速膨胀而发出噪声,雨天这种噪声尤为明显,影响了居民的生活与工作。

3)传统城市路面为不透水结构,雨水通过路表排除,泄流能力有限,当遇到大雨或暴雨时,雨水容易在路面汇集,大量集中在机动车和自行车道上,导致路面大范围积水。

4)不透水路面使城市空气湿度降低,加速了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

5)不透水路面是"死亡性地面"会影响地面的生态系统,它使水生态无法正常循环,打破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影响了植被的正常生长。

2、什么是透水混凝土?

透水混凝土又称多孔混凝土,无砂混凝土,透水地坪,其是由骨料、水泥和水拌制而成的一种多孔轻质混凝土,故具有透气、透水和重量轻的特点,有效地发挥了其绝热性及透水性。透水混凝土在美国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研究和应用,不少国家都在大量推广,针对原城市道路的路面的缺陷,能让雨水流入地下,有效补充地下水,缓解城市的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等的一些城市环境问题。并能有效的消除地面上的油类化合物等对环境污染的危害;同时,是保护地下水、维护生态平衡、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优良的铺装材料;其有利于人类生存环境的良性发展及城市雨水管理与水污染防治等工作上,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透水地坪拥有色彩优化配比方案,能够配合设计师独特创意,实现不同环境和个性所要求的装饰风格。这是一般透水砖很难实现的。景观效果能达到统一性,且单方造价可控性较好,建造成本低。

人们所担心的孔隙堵塞问题是没有必要的,特有的透水性铺装系统使其只需通过高压水洗的方式就可以轻而易举的解决。

德国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致力于不透水路面的改造,其目标是到2010年,把全国城市90%的路面改造为透水路面。

材料的密度本身较低(15%-25%的空隙)降低了热储存的能力,独特的孔隙结构使得较低的地下温度传入地面从而降低整个铺装地面的温度,这些特点使透水铺装系统在吸热和储热功能方面接近于自然植被所覆的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