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国的地震发生频率还是比较高的,地震造成的危害也比较大,所以对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就要很高。由于不同的建筑在功能和使用等方面的差异,不同的建筑抗震的标准也略有不同,

我国的地震发生频率还是比较高的,地震造成的危害也比较大,所以对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就要很高。由于不同的建筑在功能和使用等方面的差异,不同的建筑抗震的标准也略有不同,下面向大家介绍关于建筑抗震鉴定的标准划分。

1.甲类建筑,地震破坏后对社会有严重影响,对国民经济有巨大损失或有特殊要求的建筑;

2.乙类建筑,主要指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及地震破坏会造成社会重大影响和国民经济重大损失的建筑;

3.丙类建筑,地震破坏后有一般影响及其他不属于甲、乙、丁类的建筑;

4.丁类建筑,地震破坏或倒塌不会影响上述各类建筑,且社会影响、经济损失轻微的建筑。一般指储存物品价值低,人员活动少的单层仓库建筑。

1.甲类抗震建筑,应提高设防烈度一度设计(包括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

2.乙类抗震建筑,地震作用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计算,抗震措施,当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提高一度采用,当为9度时应适当提高;对较小的乙类建筑,可采用抗震性能好,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并按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采取抗震措施。乙类建筑的地基基础可不提高抗震措施。

3.丙类抗震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本地区设防烈度采用。

4.丁类抗震建筑,一般情况下,地震作用可不降低;7~9度时抗震措施按本地区设防烈度降低一度采用,6度时不降低。

建筑的抗震鉴定标准涉及社会民生,故有关方应按抗震等级,合理使用建设资金,做好抗震检测,有效减轻地震可能带来的伤害,造福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