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是国际劳动妇女节,这一天,全世界的人们都在纪念这个女性专属的节日。 100多年来,人们为维护女性合法权益和追求男女平等地位做出不懈努力。如今,这一努力已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体现,以作为国家金融贸易的符号货币为例,我们均可在各国各地区的各类钱币上见到女性形象,而在新中国发行的诸多货币中,女性形象尤其得到重要体现。

1948年第一版人民币中,伍圆券印制著妇女织布图案,这也成为突破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传统和妇女地位得到提高的重要体现之一。第一套人民币伍圆​​券(织布)市场价值并不抵一版牧马人,但却非常具有收藏意义。在北京诚轩2012年秋拍-纸币专场中,一组一版币伍圆织布2枚,以9775人民币成交。

1957年12月,新中国解放后首次发行十元面额人民币,票券主颜色为黑色,故通称为大黑拾。此币正面图案为工人与农民妇女形象,象征着国家初立,百废待兴,处处洋溢着人民建设国家报效祖国的氛围。在市场中,大黑拾被称为二版币的币王,在历代拍卖会中均有着不俗的成交价格,中国嘉德2009年秋拍-名家集钞专场中,一枚第二版人民币拾圆,以280000成交。

随着新中国生产力不断的进步和妇女地位的不断提高,流通的纸钞中出现的妇女形像也越来越多,所摆放的位置也越来越明显,“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形像也逐渐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