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佛学、人文社会科学与心灵环保相关的核心理念、研究方法与**实务。

(二)提供佛学、人文社会科学之跨领域交流学习平台。

(三)协助新生规划在校期间与心灵环保有关的学习与研究计划。

(一)本讲座为博、硕、学士班新生之必修通识课程,于每学年第一学期开设,

师资与专业意见。

(二)本讲座于每学年开设前,由心灵环保研究中心主任邀请佛教学系系主任、

拟定授课计划(含讲座主题、时段、课程进度、教材、搭配讲者等资料)

及邀请协同主持人,提送校级课程委员会议审议。

交流的机会,因此安排以“三周演讲、一周讨论”为一阶段之模式来进行;

亦即,每听完三周(次)演讲,第四周(次)是以学生为主的“综合讨论”。

104学年,以“两周演讲、一周综合讨论”作为一阶段,共计四次综合讨论,

教育行动方案”之不同主轴,期末呈现则为各组累次报告与回馈修正之综整。

(四)105学年讲座专题演讲由两大主轴共构,以“心灵环保专论”始,

后继之以“生态社区”之系列专题演讲, 并以后者作为分组实作主题,

共计九次专题演讲、三次综合讨论。

(五)106学年讲座专题演讲如前,由两大主轴共构,以“心灵环保专论”始,

后继之以 “生态社区”之系列专题演讲, 并以后者作为分组实作主题,

共计九次专题演讲、二次综合讨论。

“心六伦”所结构的“高龄社会之在地照顾与社区关怀”系列专题演讲,

并由修习者进行分组讨论,深入相关课题共计11次专题演讲以及2次综合讨论;

此外,另将规划后者作为下学期分组实作课程主题。

分组讨论,深入相关课题共计12场专题讲演以及两次综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