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立于1928年的摩托罗拉,原本是一家卖电池整流器的公司;1950年,它已经是军事、太空、商用通讯的领导者;1983年,它发明了无线通讯系统设置;1996年发明可携带式电话。摩托罗拉一直是行动通讯的领导者,直到1997年,忽视市场的变化,拱手将宝座让给NOKIA。

7年来,摩托罗拉苦苦追赶,组织改造之后,它在自己的科技优势之外,找出更多与消费者沟通的方式,接着推动跨界结合,曾任苹果电脑全球设计总监的Tim Parsey坐镇,又找来消费领域的行销人员、加派人马进驻通路、加速研发。

这一切只为了让冰冷的科技有温度。摩托罗拉台湾区行销总经理黄玉莹说:“当手机要的不再只是科技,我们该站在哪里?怎么深入市场?” 摩托罗拉不停自我检视,科技领先对消费者来说太遥远。技术好又耐摔已经不是消费者要的,消费者要的是产品带来的愉悦。黄玉莹也自问:“摩托罗拉的品牌承诺是什么?如何满足不同的消费者?如果消费者要的是一种‘愉悦’,我们能做什么?”

“我们很有名,但是消费者觉得我们老了。没有年轻人愿意用爸爸妈妈的品牌。”黄玉莹以资生堂为例,它是一个好品牌,但是年轻人就是嫌老,于是它以许多产品线来面对困境。

当摩托罗拉产品线改造完成,接着要改的是名字。摩托罗拉(Motorola)改成摩托(Moto)是从台湾开始。台湾分公司的人发现很多人念不出Motorola,连品牌名称都不会念,怎么卖?从地方影响中央,“Moto 改造运动”如火如荼展开,一连串的改变,老品牌变年轻了。

广告诉求上,摩托罗拉也不再强调科技面,数据库大小、材质全部不提,而用感情诉求。

“Hello!Moto!”只讲一个情境,女人用蓝牙、**胸前挂手机。手机穿上苏格兰格子,到了春天就换上细花面板。

“摩托罗拉现在不再是藏在包包里的老土鸡,而是一种时尚,是可以炫燿的品牌。镶了钻石的V70在时尚派对上,可是很受欢迎呢!”黄玉莹骄傲地笑着说。改造的不只是品牌,还有躲在品牌后的心情。

经过大改造,摩托罗拉2004年第二季税前盈余为8亿元,与2003年的1亿1000万相较,上升614%。从Motorola到Moto,少了几个字母,却有这么多故事,效果如此神奇,这就是玩品牌有趣的地方,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