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技术债是用在程式设计及软件工程的领域上。根据维基百科上的定义:“指开发人员为了加速软件开发,在应该采用**方案时进行了妥协,改用了短期内能加速软件开发的方案,从而在未来给自己带来的额外开发负担。这种技术上的选择,就像一笔债务一样,虽然眼前看起来可以得到好处,但必须在未来偿还。”
如果我们将定义调整成“为了加速达到一个目标或是解决一个问题,基于自身资源、目标进程,选择短时间能解决问题的方案,但会增加未来在进行系统性问题修正的负担。”你会发现这个概念其实适用在所有产业,甚至懂得运用技术债反而能让公司的存活率、获利能力上升。
举例来说:
1. 过去,台湾许多中小企业在初期因为资金及人力缺乏的情况下,许多事务都采纸本作业,无论是记账、签呈、公文、合约、客户资料等,直到公司营收逐渐稳定、盈余明显上升后才会开始逐步数字化,但累积了好几年的营运资料要做数字化建档是极为辛苦的过程。
2. 初期许多新创团队甚至公司行号会以一般桌机来作为营业使用,等到营收提升加上更了解设备稳定度与维修速度会对公司造成多大的影响后,规格不见得最好但安全性、稳定度、扩充性、维修服务较佳的商用桌机反而可能成为公司设备汰旧换新的选项之一。这类设备升级、资料转移与系统设定所需的人力与花费也可以说是在还当时为了省钱所欠下的技术债。
3. 市面上提升生产力的工具与云端系统五花八门,让许多新创公司一开始面临这么多选择的时候无所适从。其实我们可以透过观看过去许多企业的历程来取经。以现在的资讯水平来说,Google表单、试算表、文件就好比过去的纸本,是一个非常好的起步工具,而且免费、安全又比纸本功能强得多。不过一旦公司规模到达一个程度后,势必要将相关工具与系统转移到第三方更专业的线上问卷、ERP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