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台湾,子宫内膜癌的患者急速窜升,除了女性乳癌之外,子宫内膜癌是排名上升速度最快的妇女泌尿生殖道的癌症,超过了子宫颈癌。而促使子宫内膜病变,使子宫内膜癌病例大幅增加有一些风险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在停经前有上述危险因子,须就医以检查是否有子宫内膜病变的可能性。
肥胖、三高、代谢疾病症候群、早来经、晚停经、怀孕生产减少、环境贺尔蒙污染、塑化剂泛滥等,这些诱因促使子宫内膜病变,使子宫内膜癌病例大幅增加。
南投1名53岁已停经一年多的林姓妇女,日前又发现阴道出血,一度猜想是否保养得宜,身心状态逆龄使得月经回归。但是出血量多,出血型态与月经不同,因此至卫福部南投医院妇产科门诊咨询。在医师的解释后,林妇接受了子宫镜检查及子宫内膜切片,随后证实为子宫内膜癌,医师提醒若停经后异常出血,应及早就医。
子宫内膜癌风险因子有哪些?
妇产科凌大维医师说明,近年来在台湾,子宫内膜癌致病的潜在因素与工商业形态的社会和污染的环境息息相关。举例来说,肥胖、三高、代谢疾病症候群、早来经、晚停经、怀孕生产减少、环境贺尔蒙污染、塑化剂泛滥等,这些诱因促使子宫内膜病变,使子宫内膜癌病例大幅增加,而且年轻化。当然某些关键的基因变异或缺失,也提供罹病的可能性。
凌大维医师建议,即使在停经前,有上述危险因子,建议须就医以检查是否有子宫内膜病变的可能性。在接受每年一次的子宫颈抹片检查时,可以请医师对于子宫及卵巢的健康进行评估,其中也涵盖子宫内膜疾病的可能性。有九成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会出现停经后出血的症状,因此民众应该多留意这个警讯。
如何预防子宫内膜癌?
凌大维医师表示,子宫内膜的厚度在停经后的评估是5mm以下为宜,但是单凭内膜的厚薄,并不足以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妇女,所以每个停经后出血的妇女,都必须考虑子宫内膜病变的可能性,而子宫镜和内膜搔刮手术,是诊断疾病最有效的方法。医师呼吁,健康的生活型态、饮食、运动、适当的BMI和密切注意身体状况,仍是预防子宫内膜癌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