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晚报╱记者李树人╱台北报导】
国中开始学抽烟、吃槟榔,27岁即罹患晚期口腔癌。国内头颈癌患者在过去10年间,增加两倍多,主要原因就是抽烟、嚼食槟榔,而头颈癌也成为国内癌症患者平均年龄最低的癌症。
台湾头颈癌肿瘤医学会理事长、署立台南医院院长蔡森田表示,不少头颈癌患者都抱着鸵鸟心态,担心一开刀,五官就会变形,即使疼痛不适,也尽量忍耐,拖到受不了,才就医治疗。
这名27岁的晚期口腔癌患者,就是典型的个案。他国中就开始学抽烟、吃槟榔,本以为自己年轻,应该不会有问题,结果口腔长出硬块,容易出血,到院检查已经是末期口腔癌。
在治疗上,晚期头颈癌患者多半需要手术切除或合并化学治疗及放射治疗为主,不少患者害怕自己五官变形,外观变丑,而拒绝手术治疗,仅愿接受放疗或化疗等。
健保局从10月1日起,放宽放疗加上标靶药物“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剂”的给付规定。原本规定局部晚期患者必须符合四项条文中的其中两项,才能提出申请,修改后只需一项,就可依健保规定使用标靶药物治疗。
蔡森田指出,“尔必得舒”是目前治疗头颈癌的唯一标靶药物,一个疗程注射八周,费用约在35万至40万元之间,一般头颈癌患者无法承担庞大药费。健保放宽相关给付标准,造福不少晚期头颈癌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