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导致缺工,对产业形成全面性冲击。104集团行销长张宝玲表示,为争取年轻新血,“雇主品牌”成关键;她建议,产业人才布局提早扎根到高中职。
她观察,现在业界就揶揄,只要是“人”、“会呼吸”就好,进来公司再训练。由此可见缺工之严重。
她表示,大学学龄人口愈来愈少,大学生供给减少,就业选择就多,企业要获得年轻人青睐,尤要注重“雇主品牌”,在网络上有正面声量的企业较易揽才;Z世代也较著重社会企业责任的理念,包括对环境友善、多元与包容等文化。
企业的人才布局则要更早进行。她观察,很多传产都提早进到高中职开专班、包班,这样趋势会愈来愈普遍,企业绝不能等到毕业才在找人,必须在还是学生时就要去接触。
张宝玲表示,如何留住人、降低流动率,也愈来愈重要。除了提供较高薪资外,企业主管应留意、了解职场上Z世代的特性,例如,以前是严师出高徒,但现在Z世代可能更喜欢亲切、像啦啦队(而非严格)的主管,企业内部管理与文化也要做调整,比较能留得住人。
“如果年轻新血是金矿,当金矿不足,就要考虑‘银矿’或‘铜矿’,”她表示,台湾50岁以上人口劳动参与率明显偏低,为吸引中高龄继续留在职场或是重新投入职场,企业也须调整文化,建立对中高龄友善的职场,补充人力。
六代同堂的职场难题:为何年轻人不羡慕、也不愿意,活得跟自己的主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