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用地至今仍存在投资强度低、开发强度低、圈地现象严重、土地闲置和低效利用等问题,特别是本就用地紧张的一线城市,有着“工业用地比例畸高、土地单位产出奇低”的尴尬特征。

工业用地的低效利用与稀缺加剧矛盾深化,产业业态轻型化、智能化加速,以及国家政策的倡导和鼓励,多种元素交织,催生了一种新趋势的火热——“工业上楼”。

工业上楼也可以被称为“产业升空”,其实说白了就是高层厂房,企业把研发、生产功能放在工业性质的高楼大厦里,而不是我们印象中那种传统的地面上平铺一层厂房。

过去,老旧工业区工艺和标准不高,机器设备运不上去,很多企业只能选择入驻一楼,使得容积率一直上不去,极大浪费了土地空间。而“工业上楼”模式出现之后,大幅提升了存量空间利用效率,企业生产、设计、研发等多个环节不再受制于空间局限。

面对产业用地的大幅“减量”和企业不断优化“提质”的趋势,纵向“提容”已成为拓展产业空间的新方向和新热点。

通过“工业上楼”,可以解决当地产业发展的三大痛点:

高层厂房以写字楼为标准打造,创建高端办公、花园办公的氛围,以适应企业研发、办公、生产一体化的需求。“工业上楼”既降低了企业的空间成本和管理成本,环境优势对企业工作体验、品牌形象、招聘用工等也有很大帮助。

长三角一些老旧工业区,这种工业上楼与城市更新、工业用地改造相结合,能够改变过往厂房“少、小、散、乱”等顽疾,以更专业的管理和更高质量的运营服务,一定程度上缓解原有粗放发展模式对生活品质、效率提升、城市管理、生态环境等带来的隐患,形成更良性、更先进、更活跃的产业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