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
名人陆续前来“会动的文艺复兴 沉浸式光影艺术展”好评不断! ▲贾永婕今来到“会动的文艺复兴”展参观,成为第十万名幸运观展者。(图/三立提供) “会动的文艺复兴”展自开展以来,在农历春节期间吸引大批观展民众,这次展出不同于想像中的艺术展,沉浸式光影体验不只可以近距离看到蒙娜丽莎的笑容,百花大教堂穹顶壁画也栩栩如生搬到台湾,进入文艺复兴的意大利。“会动的文艺复兴”预售票也创下年度最高票房纪录 今(8)日贾永婕带着5位小朋友观展,她一行购票也成为第十万名幸运观展者
阿尔布雷希特·杜勒(德语:Albrecht Dürer,1471年5月21日-1528年4月6日)德国中世纪末期、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油画家、版画家、雕塑家及艺术理论家。他在二十多岁时高水准的木刻版画就已经使他称誉欧洲,一般也认为他是北方文艺复兴中最好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包括祭坛、宗教作品、许多的人物画及自画像,以及铜版画
一张好的照片,除了需要不俗的摄影技巧之外,捕捉好的时机同样重要,然而摄影师心中的惊喜,往往是在不经意的情况下,拍摄到耐人寻味的特别作品,再把收获到的那份意外惊喜,分享予身边的所有人。 外国网站 Boredpanda 挑选出一系列富文艺复兴风味的照片,当中多张照片犹如古典油画般,例如有摄影师拍到“现代版”的蒙罗丽莎,则重现了代表作之一《蒙罗丽莎的微笑》,完美呈现出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 文艺复兴艺术的热潮,从来未有消退,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便会发现文艺复兴依旧与现代社会接连,更以另一种艺术形式在数码化的今天中展现出来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克里斯托弗·沃德和亚历山大·奈格尔以艺术中时间的多重性为线索,把北方与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放在“表现的艺术”语境下讨论,尝试对传统文艺复兴艺术史进行重置,这是一种基于“图像研究”的新的风格史探索,在欧美学界产生一定影响,也引发诸多争议。本文以他们的两本著作《重置的文艺复兴》和《文艺复兴艺术的争议性》为基础,结合他们近年来发表的一系列论文和演讲、学界的相关书评以及70年代以来兴起的“图像研究”,对美国的文艺复兴艺术研究中的这一学术思想倾向进行辨析,以期说明其中预示的一种更为开放的中世纪一文艺复兴艺术的新形态,以及这种形态与当代艺术的观念变革的复杂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