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一定有脸红心跳的经验,可能发生在推荐甄试面谈的场合、尾牙上台表演的状况。害羞是人类在社交情境下的反应,尤其是在权威人士面前,紧张自己表现不好,或者面对心仪的人,害怕会没梗出糗,还有和陌生对象互动,特别顾虑对方的看法等等的时刻。这些害羞反应,不论个性外放或怕生的人皆会出现,只是每个人的程度不同。外向和内向其实都是正常的特质,各具长处,不需要去特别矫正。
社交焦虑症,又俗称为“害羞症”。既然内向或怕生是正常的个性倾向,为什么又称之为病症呢。原因是社交焦虑症患者的害羞反应已经严重影响人际关系和自信心,造成明显的痛苦。
内向的人,在与人互动或公开表演时,会有些微抗拒的感受,但拥有可以忍耐的空间,愿意观察环境。如果气氛不错且友善,或许能慢慢熟悉并融入活动当中。而社交焦虑症患者,当成为别人注视的焦点时,无法负荷任何可能出糗的风险,深信自己将会出现笨拙难堪的举动,所以有想逃离的强烈念头。
面对人际互动时,患者虽然提醒自己“要放松”、“不要想太多”,但当紧张反应急速升高时,其实是很难让身体和思考迅速平静下来的。精神科医师能够与患者讨论有效放松的技巧,以及如何减少顾虑他人眼光的替代想法。必要时,医师也会考虑开立药物,缓和人际焦虑下的身体反应,加快学习放松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