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在水质检测中总氮和氨氮是最常见的两个重要检测指标。从理论上讲水体中的总氮含量应该大于氨氮含量它们的对应关系是:总氮包括:有机氮、氨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四种。
但在实际检测中由于总氮检测步骤较为繁琐实验条件比较复杂检测出来的数据时常会出现总氮含量小于氨氮含量的反常情况从而不得不返工重做这样,不仅浪费了试剂,加大了工作量也降低了工作效率。
因此对这种反常现象,小奥总结了以下八个方面的原因:
在实验环境周围的空气中,可能含有少量的氨气,这些氨气极易溶于水,使实验用水也不同程度地含有铵离子。在化验分析的过程中,稀释水样所用的无氨水的制备和保存往往不被重视,导致外界氨气溶解到水样中,增加了水样的氨氮浓度误差。
水中的氮化合物是不断变化的,采集后送到实验室等待分析的样品,存放时间、存放地点、光照情况,还有实验人员取样的先后次序不同等等,都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实验时,如果使用没有提纯的过硫酸钾,其配置溶液的吸光度,要远大于经过提纯的过硫酸钾溶液,且经过提纯的过硫酸钾溶液标准偏差更小,对水样测定结果的偏差影响更小。
氨氮的分析一般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显色要求是碱性环境,但前处理过程较简单,进行显色测定后就能计算出结果。
总氮的分析前处理过程比较复杂,在前处理过程中,如果密封性不好,也会导致高温、高压下氨氮的释放,从而引起较大误差。
不同的实验人员的实验手法存在误差,也会导致测量数据中氨氮含量超过总氮的情况出现。
综上所述,在污水检测氨氮和总氮的化验中,出现氨氮高于总氮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在一些总氮中氨氮所占的比例较大的情况下,由于多种诱发因素存在,出现这种情况的机率很高。检测人员应该对于总氮和氨氮的分析时间要保持一致,消除药品样品及实验条件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