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一开始我并没有想要成为业务,更别谈成为带领团队的人,只是,我逐渐发现,我并不想一直做一个工程师,所以,我开始留意不同的机会,随时观察,更好的是,IBM的mentor(师傅)会主动地提供不同的机会

其实,一开始我并没有想要成为业务,更别谈成为带领团队的人,只是,我逐渐发现,我并不想一直做一个工程师,所以,我开始留意不同的机会,随时观察,更好的是,IBM的mentor(师傅)会主动地提供不同的机会,让我看到自己原来不知道的能力,对自己更加了解。

我一直喜欢新点子和创新,比如说,我大学时就曾经和同学合组魔术社,进了IBM,我更不自设限,把自己当作一块海绵,只要能够学习,能够做的就不拒绝,没想到,这样的工作态度让我很快就得到别人的注意,一来是因为大家都知道我几乎有求必应,找我帮忙还可能让本来的计划做得更好,二来,我也喜欢和别人互动;事实上,我从中学到很多,比如说,因为我有机会和不同团队的人合作,让我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学到更多,增加经验,让我有机会,有能力帮助更多的同事,形成良性循环,主管也在经销商,同事间听到我的名字,让我很快就有了新的机会,开始带领团队。

那是我进公司的第三年,我已经由工程转到业务工作,公司成立一个跨部门的团队,我竟然成为其中的一个管理者,之后的两年对我影响非常大。因为这个角色并不俱有实际的管理权利,我与其他工作者的关系是平行,并非主从,团队的成员来自不同的部门,分别有各自的主管,我扮演的角色主要是协调,整合不同成员的能力,共同达成目标,这对我是极大的挑战。

我是几个管理者中最年轻,最资浅的,因为我并没有管理的实权,我努力的方向是让其他成员看到我的价值,比如说,我不但可以整合大家的力量,我更可以平和地处理彼此之间的冲突,“当别人都站着,你就蹲著;当别人都蹲著的时候,你就站着。”

IBM讲究的就是绩效,除了绩效外,更用360度的绩效管理对每一位员工进行评估与发展,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一步步成为领导者,工作轮调(job rotation)入我有机会看到不同的运作,菁英楷模计划(job shadowing)让我有机会观察前辈带领团队的方法,做为自己的借镜,在公司的规划下,必须面对挑战的直接压力,永远多想两步的方法,让我有机会带领不同的团队,迎接不同的挑战,“只要把脑袋打开,就有机会成为领导者。”

Dylan Wei(魏大洋),国立中央大学资讯管理硕士,美国波士顿大学企业管理硕士,38岁,身居IBM系统暨科技事业处总经理,为目前IBM台湾区硬件事业群最高负责人,善于打造顶尖业务团队,更曾经在北京担任大中华区 Power System 销售及策略总监。实践了自己成为外商公司高阶主管的职涯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