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登山水壶泡一杯热茶、用奶瓶泡热牛奶、用塑料袋装热腾腾的面食、用保鲜膜覆盖热汤…这些动作背后潜藏着什么危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又吃进多少毒物?
为了找出支撑这些政策的科学数据,有一群人,他们的工作就是到全台各地的垃圾掩埋场、垃圾焚化场,这些废弃物聚集的地方,进行研究工作。他们习惯与垃圾为伍,因为他们是“逐臭之夫”。当我们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好的同时,我们实在应该感谢这一群几乎被遗忘的研究人员。
不论经济是繁荣或是萧条,总有一群人,他们的身影出现在每一个被忽略的角落。当景气蓬勃,他们是剩余价值最后的受益者,当景气低迷,他们第一个面临冲击。金融海啸席卷而来,资源回收这一行无声无息地没顶,拾荒的阿公阿妈度过最寒冷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