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有固碳释氧的作用,通常,树木每生长1立方米能吸收1吨CO2并释放3 4吨O2,二氧化碳以碳的形式储存在树木中,在建筑中增加木材的使用能减少对化石燃料密集型材料的需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树木有固碳释氧的作用,通常,树木每生长1立方米能吸收1吨CO2并释放3/4吨O2,二氧化碳以碳的形式储存在树木中,在建筑中增加木材的使用能减少对化石燃料密集型材料的需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木材是优良的隔热材料,其低热导性使木结构保温隔热率达到90%,而热桥损失仅为10%,其热阻值是钢材的400倍,是混凝土或砖的10倍。;木材十分轻巧,在现场施工和运输过程中消耗的能源也较少。木结构建筑是真正的“绿色”建筑,因为它能够降低能耗,所使用的木材也来自于可再生、可持续的森林资源。不仅如此,用于建造房屋的木材的生产过程消耗较少的能源,由此过程产生的空气、水质及固体废物污染更是大大低于钢材或混凝土。根据清华大学的研究,木结构对环境的潜在影响是最小的。从经济角度衡量的话,每平方米木结构的潜在环境影响不到混凝土结构的一半;与钢结构相比,也少了将近三分之一。在建筑完成其使用寿命而需要处理的时候,木质很容易就能重新利用或回归于泥土,开始新生,但混凝土和砖等却相对难于无害化处理,即使处理也需要较高的能耗。

木结构并非新鲜事物,中国数千年来一直保留着使用木材建造房屋的传统,很多古建筑,如木塔、庙宇等都是采用了木结构建造,它们有上千年的历史,技术精湛,一直保留至今。欧美发达国家百年历史的木屋随处可见,北美、澳大利亚90%以上的住宅为木结构,西欧70%以上的住宅为木结构,日本45%以上的住宅为木结构,台湾40%以上的住宅为木结构。

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建筑防火安全,在中国,木结构房屋和其它结构建筑一样,必须满足相关的建筑防火规范、标准,达到规定的防火安全要求。符合规范要求的木结构建筑与钢结构、混凝土结构或砖结构建筑一样能保证防火安全。公安部消防研究所和国内外防火专家进行合作,对木结构建筑所用材料以及结构构件的耐火性能进行大量的研究试验,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给予明确的防火规范要求。木材虽是可燃材料,但它燃烧时表明会形成一层焦炭层,帮助保护其内部木材,并且维护其强度和结构完整性。

木结构房屋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木结构房屋由于自身重量轻,地震时吸收的地震力也相对较少,由于楼板和墙体体系组成的空间箱型结构使构件之间能相互作用,所以它们在地震时大多纹丝不动,或整体稍有变形却不会散架,具有较强的抵抗重力、风和地震的能力。在1995年日本神户大地震中,木结构房屋基本毫发未损。

不论结构内外,轻型木结构建筑的建筑外观和结构设计几乎可以满足各种情况的要求,这种设计上的灵活性,尤其在处理各种建筑物外观上的要求时,更显优势。木材极大的灵活性使其成为定制结构或装饰性设计的**选择。木材质轻、易加工、建造灵活、形式多样、适应性强的特点可以将建筑展现的淋漓尽致,成为标志型建筑。

木结构建筑可促进经济林的种植,生产结构用材可为中国带来经济效益。政府鼓励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林业产业政策要点》指出确保中国木材供应的**方法是加速林业的发展,而林业的发展也是促进就业,提高人民收入,特别是改善农村地区广大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战略之一。

木结构房屋所用的木材材料成本比混凝土或砖石结构房屋要略高,但由于盖房的工人数量少、施工周期短(一栋木结构房屋包括室内装修在内等工作全部完成,只需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人工成本低、装修费用低,所以房子全部完工后的总成本与混凝土等其他结构房相差无几。

随着木结构建筑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出台了相应的规范及标准:

◆《轻型木屋架平屋面改坡屋面建筑构造》(2009沪J/T-223)

◆河北省《轻型木屋架平屋面改坡屋面建筑构造》图集。统一编号为DBJT02—66—2010,图集号为J10J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