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是网络用语,意指把目标人物的个人资料公开。起别人的底,有违反个人隐私之嫌,好孩子可别学。不过,在按揭贷款的申请上,不单贷款机构要为申请人“起底”,有时申请人更可能要自我“起底”。

申请按揭时,借款人要向银行提供基本的个人资料和入息证明等,并须要授权银行,查阅自己的信贷纪录。香港的信贷数据库,由一家叫环联的公司管理。主要的银行、规模较大的财务公司,都是环联的会员,在取得借款申请人的授权后,贷款机构便可查阅相关人士的信贷纪录。对于借款人有多少借款、多少按揭户口、过去有没有拖欠还款等,可说一目了然。

以上的情况,“被起底者”(按揭申请人)要同意整个“起底”程序,而“起底”的行动是由贷款机构执行;但有个别例子,申请人却要自行为自己“起底”,才会获批按揭。

此类个案,多数涉及新盘的一按。个别发展商指定的财务公司,虽然有为买家提供一按,但一来不是“包批”按揭,贷款方会视乎申请人财务情况决定是否批出贷款;其次,不是每一家发展商的关连财务公司都是环联的会员。即使取得按揭申请人同意,他们也无从查阅信贷数据库。

变通的办法,便是要求申请人“自我起底”,即由申请人付费予环联,购买自己的信贷纪录,再交予相关贷款机构作批核之用。要留意的是,过去环联是有网上申请,方便个人自行购买及提取信贷资料的,但因隐私及保安理由,早前网上查阅资料的功能已暂停。有需要购买自己信贷资料的人士,要事先预约,再亲身前往该公司处理。

换言之,要“自我起底”,也有一定手续及时间消耗。如果未能及时取得自己的信贷纪录,更可能影响个别新盘的一按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