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来袭时,冒死抢救超市的酒。客机发生火警,逃出机舱后仍待在附近,盯着火势忙于自拍…… 此等形同“送死”的荒谬行为,近年常见于灾场。当事人被轰脑残无常识,但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些纯属人之常情。人类在巨大压力之下,反而会作出自毁性的决定。事实上,很多人之所以大难不死,往往是基于“没做什么”,而非“做了什么”。
全球化如丧尸?
韩国电影“尸杀列车”于今年康城影展“午夜展映”单元首映,好评如潮;而热播美剧 The Walking Dead 亦即将在 10 月进入第 7 季,丧尸热潮至今仍历久不衰。当代丧尸的形象来自于 1968 年由电影“活死人之夜”开始,除了生死存亡下的刺激感、道德沦丧的世界设定,究竟丧尸末日背后又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