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家长会忽略或不易接受:“子女其实有自己的想法”;
家长难为:小时候,如果表现不佳,有时他人会认为“家教不好”。
家长的理念背后,有其“独特的生活体验”,也是亲子沟通的好材料,
如果把握机会讨论,将有助于澄清彼此观点的异同、更了解对方。
“生气”或许曾经是“妈妈的法宝”,帮助她解决许多麻烦事,
先厘清“在气什么”,之后谈论“生气”的功能和影响,以及更好的互动方式。
我跟哥哥觉得妈妈控制欲很强,他要求什么,不可以有异议或表达不愿意,不然就是生气,而且他生气的原因很奇妙,无缘无故就可以生气。她会一直宣扬他的理念,诉说他的想法,你一定要听进去,要回答,"认同"她的想法,不然也是生气。
或许我的观点很主观,我对妈妈真的是又爱又恨,她生气伤害到的是全家,不知道为什么他可以一直生气,都不会累吗?
家人间会为彼此付出,真好!
虽然不确定妈妈的健康状况,不过偶尔也可让她“任性”,
她似乎很希望在“目前健康时期”游玩,更重视“爸爸的陪同”。
膝盖不好,移动力可能受影响,未来出游或许将变得“不方便”;
此外,老化带来的生理改变,不只日常功能,情绪、记忆也受影响,
因此,“生气”可能是急切,或者是情绪管理能力已逐渐下降。
最后,“控制欲很强的人”指的是谁?他/她有哪些要求?
通常这些人比较缺乏信任、安全感,才需要“努力地掌握”,
可惜这种努力将事倍功半,或根本事与愿违、徒劳无功;
理解对方的“苦”,坦承感受亦谈论“较有用”的互动方式。
面对控制欲很强的人,要怎么去面对?
毕竟家中还是比较温暖,希望待在家里,因为在外面读书只有一个人,我又自己在外面租屋;只要妈妈不要生气,家中是多么的温暖、和谐。
他跟我说心事,主要是说爸爸的事,妈妈希望可以像别人一样,出国、吃喝玩乐,就是享福,可是妈妈希望爸爸可以陪她一起出国玩,不喜欢跟亲戚出国玩;或者是跟我说自己也有能力等等,想当初怎样,就可以怎样,不用像现在坐在这里。
哥哥私底下有再帮妈妈找工作(妈妈是家庭主妇),希望妈妈可以有别的事,转移注意力吧,哥哥也是很爱妈妈,很替妈妈着想,不像我,妈妈生气我只想逃避。
其实这种情形已经持续好几年了,只是最近发生次数有点多,我都有点受不了,有时候会失去理性、悲观,甚至希望这么痛苦为什么不离婚,不过伤心过、哭泣发泄之后,就还好,妈妈生气的理由都大同小异,所以我想找方法解决,以前我还小,思想还不明确,易受情绪影响。
妈妈的期待及情绪,想必会影响家庭的和谐,身为家人真是为难。
*既然在家中这么难过,为什么您还愿意在寒暑假回家?您期待家中有何改变?
*由于“妈妈有时候会跟我讲心事”,所以她通常和您说什么?您觉得她想要什么?
*爸爸、哥哥对于目前的状况有什么看法?曾考虑过哪些方式提升家庭气氛?
有些人会刻意避免回家,您却持续面对家中的考验,真的很不简单。
妈妈会说“我自己的身体怎样自己知道”,很急且容易发脾气,或许身体有状况。
毕竟每个人看事情的角度有别,或许她的观点也是一种真实,即使未必对她有帮助;
听到妈妈的说法,可回应:原来你是这样想…、难怪…、这也是种可能…、有没有可能…。
“妈,我爱你,可是我不喜欢你的脾气”是好的开始,可以再厘清“脾气”背后的期待或征兆。
妈妈每2~3天就会生气,都有各种理由,爸爸的工作很累很辛苦,需要轮班,可是爸爸只要有空都会带我们家人出去外面逛逛,妈妈都说为什么别人可以调去上正常班,你为什么不要,这样对身体也会比较好,爸爸或许有什么原因没有说为什么不想调正常班,妈妈就生气了,甚至吵架;妈妈想要换房子,一听到自己的亲戚有要考虑买新房子,妈妈就很急,就生气了,我知道有金钱上的考量,也许沟通方面没有做好,可是我觉得不应该就直接发脾气,把气出在全家人身上。
我知道父母之间有一些沟通没有做好,可是妈妈不愿意听家人的建议,只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对的,我们可能也有错,我们会改进,但是妈妈只是一味地生气,反复,好怕妈妈变本加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