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日本参访“九州大学农学部遗传资源研究中心家蚕遗传研究室”及“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遗传资源中心家蚕保存组”
家蚕种原库之营运及保育#
本次参访日本“九州大学农学部遗传资源研究中心家蚕遗传研究室”及“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遗传资源中心家蚕保存组”等两个机构,目的在了解日本家蚕种原库继代与饲养技术,探究高度多样性之日本家蚕种原保育及运作机制。 九州大学农学部遗传资源研究中心家蚕遗传研究室为日本三大家蚕种原库之一,保有近800个家蚕品系(种),所有种原每年仅继代一次,继代繁殖的蚕卵保存于室温(30℃以下)中约长达半年,与台湾蚕卵保存条件与继代次数回然不同。同时,伴野丰教授目前进行液态氮冷冻保存家蚕之精子、卵巢与人工授精等相关技术之研究,作为未来家蚕长期保种运用之基础。另参访位于山梨县北社市之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遗传资源中心家蚕保存组,该中心为保有旧家蚕品系(种)之基地,共保有540个家蚕品系(种),其中170个品系(种)与九州大学相同;540个品系(种)分三季继代,每次继代约140至200个品系(种),所有品系(种)每年仅继代一次;继代繁殖的蚕卵在保存过程中最低温度达-2.5℃,经一年长期保存之蚕卵,其孵化率仍可达50%以上。 借由此次实地参访了解日本两大家蚕种原库保育及运作模式,并检视台湾目前家蚕种原库保育及营运方式,比较两国间之差异性,作为本场家蚕种原保育及运作管理之参考。若本场能克服家蚕种原每年需继代两次之技术门槛,改为一年继代一次,将可减少种原保育所需人力的负担与经费支出,增加家蚕其他利用之研究,期能活化仍具潜力之蚕桑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