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6日讯)治理与政治研究中心(Cent GPS)日前针对在第一及第二阶段行动管制令期间的家庭财务状况与支出方式展开一项线上调查;调查结果显示,30%受访者表示在行管令期间没有收入,尽管他们可以适应这两个阶段的行动管制,但随着行管令的延长,他们的财务状况可能会捉襟见肘。

这项调查共有733人参与,其中54.3%是女性,43.5%是男性,另外2.2%受访者不愿透露身份。

根据调查,近乎3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储蓄只能维持一个月;44%的受访者则表示,他们的储蓄只能维持一至三个月。

此外,74%的受访者则说,他们的储蓄不能维持超过4个月。

因此,不论企业或个人,是否有能力让行管令后的现金流正常化,以及需要花费多长时间让现金流正常化,对政府及振兴经济而言都是一项挑战。

尽管许多人谈及公司和企业恢复营运所面对的挑战,但问题可能出在市场本身,因为人们可能会在行管令之后削减支出,以稳定自己的储蓄。

调查显示,随着家庭可支配的收入减少,那些在行管令期间没有收入的人,以及那些尝试弥补储蓄减少的人,正在寻求政府提供某种形式的刺激。

除此之外,调查指出,86%受访者强烈同意行管令是必要的。此外,受访者对政府抱有很高的期望。

虽然这项调查是在行管令初期展开,但70%受访者对政府可以振兴经济给予正面评价,这说明受访者对政府抱有很高的期望。

因此,治理与政治研究中心建议,在行管令之后的数个月,政府必须制定一个清晰、简洁与详细的计划,以振兴国家的经济,进而恢复各行业、商家和消费人的信心。

此外,调查也发现,那些进行线上购物的人,平均分配在巴生河流域内外地区,而沙巴和砂拉越占了相当多比例。

这也许是一项好消息,行管令促使消费人采用线上的做法,主要是在商品采购方面。

“我们知道,彻底消除新冠肺炎不是常态完整顺序的一个好选择,而是需要在行管令结束之前,逐步且系统的重新启动经济。”

治理与政治研究中心在调查报告中指出,也许不仅仅是简单的振兴经济配套及现金的注入,在这种新形势下,政府和企业可能需要重新思考经济的运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