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伦敦7月3日电 英国首都伦敦2日有近万人参加“反脱欧”**,**英国脱离欧盟的公投结果。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公投对英国影响深远,短期看,英国政府将通过一系列“拖延”措施为未来脱欧做准备;长期看,英国政府将非常谨慎地权衡利弊,将脱欧的损害降到最低。
“脱欧派”在公投中的意外取胜给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造成多重冲击,其后果正在逐渐显现。
政治上,英国政坛重新洗牌。脱欧公投结果公布后,首相卡梅伦很快宣布他将辞职。英国最大反对党工党内部则出现了对本党领袖“逼宫”的内讧局面。
苏格兰方面表示将考虑举行新的独立公投,北爱尔兰方面也有人呼吁通过投票来决定未来该地区与欧盟成员国爱尔兰的边界问题。
经济上,英镑对美元汇率一度跌至30多年来最低点。英国企业纷纷表示担忧。该国最大电信运营商沃达丰警告说,在必要情况下,该公司将考虑把总部迁出英国。
此外,公投结果也让英国社会陷入撕裂,大量对脱欧不满的民众持续上街****,要求进行二次公投。
公投结果同样显示,英国政治精英和普通民众之间存在巨大分歧。尽管主要政党都支持留在欧盟,但大量民众却无法认同政治精英的立场,不少中下层民众认为留欧不能给自己带来实惠。
在外交领域,曾在欧盟长期负责对外关系的英国资深外交官布赖恩·克罗指出,英国脱欧将使英国在欧洲“边缘化”,它无法再以成员国身份影响欧盟决策。同时,作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和欧盟第二大经济体,英国脱欧也会严重削弱欧盟的实力及其在世界上的话语权。
与此同时,英国作为美国“特殊盟友”的价值进一步降低,美国借助英国干预欧洲事务的难度增加。今后,美国在处理欧洲事务时可能将更加倚重德、法等欧盟国家。
面对公投带来的负面冲击效应,英国政府目前主要采取“拖延”和“安抚”措施来应对,同时在法律和政策层面为正式启动脱欧作出过渡性安排。
分析人士认为,卡梅伦没有立即启动脱欧程序,而是交由下一任首相来决定,目的在于为英国争取更多缓冲时间,避免立即脱欧造成政治和经济动荡。
为稳定人心,英国政府也在“安抚”居住在英国的其他欧盟国家公民以及旅居欧洲大陆的英国公民,称他们的境况“不会立即改变”。
与此同时,英国政府正在作出“过渡性”安排,成立一个新的欧盟事务部门,商讨接下来的脱欧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