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霏霏细雨中西安大明宫尤显庄严肃穆。作为唐王朝的政治中心这里曾宴请八方来朝的各国使者这里曾见证丝绸之路的二次复兴这里象征着开放、包容的汉唐精神。
难以想象眼前这片绿柳成荫的遗址公园7年前还是拥有10万人口的西安市最大棚户区基础设施薄弱治安案件高发周边群众反映强烈。
近现代以来大明宫遗址所在区域逐渐成为外来逃荒难民的聚居地。出于遗址保护的需要这里的城市建设受到极大制约不能进行任何深挖埋线的作业。吃水要挑如厕要排队运玻璃的三轮车从巷子里穿过坑洼的道路能把车里的玻璃都颠碎。
“遗址保护并不是与城市发展天然对立的遗址保护工程可以成为民生工程让周边百姓的生活与城市发展同步。”大明宫文物局局长吴春说。
2007年10月随着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开工建设遗址周边3.5平方公里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工程也开始启动。6年时间里15个安置小区、近4万套安置房相继落成棚户区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不足10平方米提高到25平方米。如今的大明宫遗址区周边学校、医院、超市一应俱全。
一个城市的文化空间有多少是这个城市文明程度的直接体现。吴春告诉记者大明宫遗址保护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关起门来搞科研而是致力于将遗址公园打造为一个群众公共文化平台。公园超过2/3的区域向公众免费开放同时兴建了丹凤门遗址博物馆、大明宫遗址博物馆、大明宫考古探索中心等博物馆群落和科普教育中心。
据了解遗址公园2013年接待游客量超过800万人次。不仅如此遗址区文化聚集效应也逐步凸显目前已有戏曲、合唱、武术等近200家群众文化团体驻扎大明宫遗址公园“群众大舞台”成为西安最有影响的群众文化品牌。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相信大明宫遗址区将成为西安最新的文化旅游价值高地从而带来更大的发展。遗址区周边居民也将在此过程中从文化的被动承受者变为文化的受益者最终成为文化的传播者。”吴春说。
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自强东路585号 Tel: 029-82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