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校庆中揭幕的新舞台获得命名,由中文系齐益寿教授取名为“八风舞台”,是一个极具文学气息的名称。“八风”出自于《左传》:“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这个新名称,让活泼的世新带有些许的古典气息。齐教授为“八风”作了以下释义,他说,在自然界,空气因流动而生风。风虽无形,却能动物,使物因风而摇荡。在人文领域中,与风字结合的词语,可说不胜枚举,其中和人品及文艺修养有关者,便有风范、风操、风概、风义、风骨、风力、风格、风雅等,都具有能感发人心的效果,就如风能动物般。古代有一部诗歌总集,当时称《诗三百》,后世则称《诗经》。《诗经》中有十五国风,多是从各地采集而来的民歌。《毛诗序》说:“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由于风有感动激发的作用,教育也应当如此,要让人心在被感发中而潜移默化。“八风”一词见于《左传 隐公五年》:“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杜预注:“风,八方之风也。以八音之器播八方之风也。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节其制而叙其情。”意思是说跳舞时手舞足蹈的动作,要受音乐的节制,配合八种乐器所奏出的八方歌谣,将内心的感情抒发出来。因此“八风”说的是四面八方各地不同的歌谣。除了以上的解释,齐教授为新舞台命名,希望在舞台上演出的作品具有“风以动之”的素质,能感发演出者和观众,并能够多方取材,呈现多采多姿的“八方之风”,不仅对校内师生有吸引力,更能近悦远来,树立“风动八方”的口碑。中文系主任洪国梁表示,当初命名是向全校学生征稿,后来也征询中文系的意见,最后采纳齐教授“八风”的立意。

文化就在巷子里 淡水走唱到文山陈明章与淡水走唱团明晚在万芳社区开唱 – 1807期 →